山美圆锥破和欧美某品牌圆锥破并驾齐驱,在韩国混凝土企业的骨料生产线共同担任二破重任。【详细】
生态环境保护与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而构建京津冀环卫与“固体废弃物处理(以下简称固废处理)”公共服务一体化体系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京津冀一体化”受到了参会代表的关注,叶惠丽、蔡国雄、沈瑾等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就京津冀地区固废再生和生态保护都做了相关提案。
叶惠丽委员建议:建三地一体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叶惠丽委员建议,京津冀三地要构建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打破天津、北京、河北三地行政区划壁垒,借助“互联网+”,建立新型回收交易平台、智能回收新模式和逆向物流回收网络,形成扁平化、高效率、信息化的京津冀三地一体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促进废旧资源按市场化配置原则向加工基地集中,实现再生资源的规模化聚集。
蔡国雄委员建议:构建固体废物协同处置体系
京津冀污染物的排放,以固体废物排放量较大。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主委、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建议,构建规模化、集约化、高值化、无害化的京津冀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和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是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的重要路径。
沈瑾委员建议:三地共同划定生态红线
京津冀地区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区域人口的急速增长,用地的快速扩张和经济的集聚发展,也引发了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沈瑾建议,京津冀区域在共同的平台上,划定生态红线与增长边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促进生态环境质量共同提升。沈瑾委员介绍,京津冀区域共划生态红线有利于在区域层面上对生态资源进行严格的保护和管理,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物种不被破坏,实现京津冀区域打造成为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的目标;有利于在区域层面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升各类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高生态资源服务能力;有利于在区域层面实现全域空间管制,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京津冀三地经济社会协同发展。